所有的父权社会传统里,爱都是一个被污染的词。因为父权社会的统治有严格的等级,要求被统治者——也就是女性和孩子——全心全意的臣服和奉献,所以父权文化会将统治者的自私、暴力、冷漠的行为,也统统冠以“爱”的名义,对被统治者进行头脑和情感操纵。而这种统治关系,持续污染着每一个没有反省的父权家庭,并通过这些家庭代代延续。孩子们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无法清晰辨认自己的感受,往往产生难以言明的终身心理创伤,而女孩子们因为从家庭到社会的性别歧视,其创伤更为深重。

一位实习中的心理咨询师殊寒,将这样的父母之爱比喻为“一碗掺满了玻璃渣的米饭”。它虽然提供了孩子成长需要的部分营养,但也将孩子们伤得血肉模糊。本期海马星球和殊寒一起探讨了何为自然健康的爱,一个被创的孩子长大后如何給自己提供这样的爱,以及如何利用“镜像原理”来处理代际关系——假如饭碗里还真的有米饭、而不只是一碗玻璃渣的话。

配图:李雯+Open Art AI

本期节目提到的一些关键词和作品:

母亲为什么有时候会被迫为父做伥

《给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奥里亚娜·法拉奇

《爱的艺术》艾里希·弗洛姆

日剧《重启人生》

真诚持久的友谊也是亲密关系

母女关系奠定了女儿跟女性关系的基础

情绪的自我觉察

积极关注

性别不平等导致大脑结构变化Gender inequality linked to brain structure:

https://www.psych.ox.ac.uk/news/gender-inequality-linked-to-brain-structure

用“镜像原则”处理跟母父的关系

17 comments on “爱不应该是掺满玻璃渣的米饭

  1. sita says:

    对于独生女那一段,我深有感触,我也是独生女,但是我父母很早离婚了,我爸也像播客里说的一样,从来不存钱,甚至从我开始实习的时候就问我要钱,我现在才毕业一年,我爸就叫我堂妹跟我打听什么时候给家里盖房子,明明他才只有50来岁,他为什么不能努力工作盖房子呢,独生女的家庭照样有重男轻女。我之前大学生病住院,他都没有钱给我,还问我准备上哪弄钱付医药费,最后我自己找亲戚借的钱,哪怕是这样我的表姐还说,你爸怎么会不给你治病呢,你也太不懂事了,你爸只有你一个孩子。我想如果我是个男孩子,我爸就是拼死拼活也要盖房子攒钱。说到我妈,还是那件生病住院的事,手术费只要4000,我想她跟我爸一人出2000,我就可以做手术了,她死活不肯给,最后不情不愿给了1000,对我这个亲生女儿这么抠搜,却可以在她的继子结婚的时候帮忙贷了10几万的款,哪怕不是亲生儿子,都可以为他奉献。所以我恨我的父母,我讨厌他们,我以前时常会内疚,觉得我爸也很可怜,但是现在我不会同情他们,我已经跟他们断联了,从我大四实习开始,已经有两年没回家过年,我觉得很自由很快乐。

    1. seahorse1 says:

      天哪,可以想象你以前有多少绝望痛苦的时候,抱抱你!你做得对,对这样的家庭,断联是最好的自我保护。你好好保护自己,伤口里就会慢慢长出新的肌肉,你会再生一个自己。

      1. sita says:

        谢谢里雯姐!

    2. Wu Forrest says:

      抱抱你,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值得原谅。自己的孩子生病父母都不去弄钱或者给钱,只能说这样的父母百分百是不合格的,恐怕对自己的骨肉也没多少感情吧。他们只会不断吸你的血,要是我也一样会跟他们断绝联系。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可以自由自在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了。

  2. 啾啾 says:

    前几个月因为和我妈视频的时候她嫌我没穿胸罩(还是我和她主动说我没穿,我不提她都不会发现)开始说我,然后我就把电话挂了,还把她微信删了,再没理她,过了一个半月她又主动申请加我。我现在还剃了寸头,今年也不想回家过年面对那些烦人的亲戚,但是学校寒假不准留校,还不知道该去哪。

    1. seahorse1 says:

      能坚定划定自己的边界,就很棒。我以前过年也不想回家。或许你找找南方美丽的地方,去青旅做个寒假义工啥的?

      1. 啾啾 says:

        啊啊没想到被媎媎回复了,开心耶!我会试着找找看的!

    2. Wu Forrest says:

      寒假不准留校?还有这种规定呀。那如果有其他学校认识的盆友可以去她哪里,反正学校里基本没多少人了;另外也可以找找兼职,但一定要注意安全,经济下行环境下骗人的很多,可以和不回家的同学一起。

  3. Mie says:

    哇,更新啦,好耶ヽ(✿゚▽゚)ノ

  4. cindy says:

    和我以前的想法惊人地暗合,不过当时我说得更粗俗一点,掺了屎的巧克力,还是玻璃渣更加贴切,哈哈。我现在已经到了能挑出玻璃渣只吃饭的阶段了,但遗憾的是在迷茫和抑郁中浪费了宝贵的时光,直到25岁才开始慢慢修复自己,我到今年才慢慢恢复了对伤害的感知力。想说点今年心境转变的一个节点,在和我爸的一次通话后,聊起小学的事情,我问他“你知道我那个时候很难受吗?”我爸沉默了一下,说“我知道。”我的内心第一个想法是“原来你知道啊,但是知道仅仅只是知道而已,你甚至一句都没有问过我。”我还记得当时我在昏暗的灯光下边洗衣服边崩溃大哭,最终我是自己熬过来的。曾经我以为我童年的不快乐不幸福只是因为他们的粗心,怨恨他们为什么没有发现并来拉我一把,现在发现是他们不想或者根本没有能力做,那些我以为偶然发生的不幸原来是我生命的必然。在这次电话后我又经历了一场崩溃大哭,最后竟在这样的哭泣中逐渐平静下来,接受了自己不可改变的过去,积攒力量面对现在和未来。

    1. cindy says:

      或许就是特殊成长经历带来的影响,我身边往往也聚集了很多受到原生家庭伤害的女孩子,由于学历还不错,大家都是一己之力从最底层考到这所还算名校的学校,但身上所带的创伤让我们很难应付本科阶段高强度的学习,单一的绩点评判体系更是持续打压我们的自信心,也很难真的发挥学历的优势,大家都在磕磕绊绊地自我疗愈,还好没有人放弃,虽然气很短,但始终拼命存下了足以续命的那口气。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也说过,虽然成绩差,但我们从来没挂过科,因为疫情gap了一年,考研也很顺利,现在还能做科研申请出国留学(虽然因为成绩拖累很难申请好学校),很多和我们类似家境的同学(也有男生)回了小城市开始重蹈母父的轨迹,虽然以本科背景就能拿到还不错的薪水,但那肯定不是我们最想要的生活。

      1. cindy says:

        可能我还有身边的例子更极端一点,就是母父既伤害女儿又完全没有钱,母父是初中学历农民工这种水平。

        1. seahorse1 says:

          极端的例子其实在中国也挺普遍的,那种父母我就觉得要用极端的方法来对付。

      2. seahorse1 says:

        乡愁是属于男人的奥德赛,逃离是刻进女性身体里的史诗。女性是没有故乡的,只有远方。

    2. seahorse1 says:

      25岁开始修复,挺好的,什么时候修复都不晚。这个修复不仅需要学会善待自己,还要学会对不善待你的人进行反击。爱既是慈悲,也是雷霆。

  5. Anemone says:

    反孝之路那期真的超级好,曾经反复收听,我心中的海马高光之一呀

  6. 咸鱼韭菜 says:

    我听了了这一期突然发现妈妈也需要被教育重新做妈妈。
    小时候,我可能一开始养成暴饮暴食这个模式,就是为了逃避高压暴力控制所带来的恐惧情绪的。暴食会让我对当下的环境和我的情绪失去意识,就能短暂地把我的人格藏进一个保护我的港湾,等我缓过来了,我再出来。
    可是等我清醒过来等来的却是一次次地说:***,你吃饭都没节制,你以后一辈子都没出息。
    而这个出息,是黄镇海对我我这件可增殖产品的最基本要求,但对于一个稍微调皮就被为威胁不给学费的小孩来说,可能是最大的打击了吧。而为什么会被要求有出息喃,是因为黄镇海自怜“怀才不遇”且无法应对社会压力,而把压力转嫁到我这件以小博大的投资产品的结果。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