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zed

2025年海马澳洲大会最终确定日程(8月12日更新)

地点:悉尼(大会具体地址将会通过邮件在8月21日发出,敬请留意)日期:2025年8月23-24日 日程 8月23日9:30-10:40入场登记,领取预购纪念品,互相结识10:40-10:50 澳洲原住民长老主持欢迎仪式10:50-11:00 开场主题讲话 主持:李雯11:00 – 13:00摩梭族纪录片观影及导演Q&A主讲嘉宾:猴猴13:00 -14:45 午饭时间14:45 – 16:30 小组主题分享会主题:生存技能、赚钱理财、移民、女性活动组织16:30 – 17:30 群体游戏+体能比赛17:30 – 19:00 晚饭时间19:00 – 22:00 海马大爬梯(表演 + 脱口秀)22:00-23:00 沉浸式参与诗剧《神•经•学 Mage Stage》 8月24日9:50 -10:10 入场10:10 – 11:30嘉宾谈话:《在20世纪,我们为女性做了什么?》主讲嘉宾:Susan Hawthorne,澳大利亚知名女权主义作家、诗人、政治评论家和出版人,独立女性主义出版社Spinifex出版社创立者及董事,乔治·罗伯逊奖(George Robertson Award)获得者。代表作Wild Politics: Feminism, Globalisation and Biodiversity,Lesbian: Politics, Culture, Existence,The Falling Woman等。11:30 – 12:00 Susan Hawthorne Q&A12:00 – 13:00 主题演讲:《中国古代母权制的遗迹》主讲嘉宾:川A13:00 – 14:15…

Read More

2025海马澳洲大会现场购买纪念品预定价格

请在小红书“海马澳洲小卖部”账号选中商品,发信到 seahorseplanet.berlin@gmail.com 大会邮箱预定,预定邮件中请注明你的票号+预定商品+件数,我们登记下来之后,会带到大会现场。请准备好澳元现金支付,谢谢!

Read More

海马母系主题周边产品陆续上线小红书啦!

姐妹们好, 好消息!海马澳洲小卖部已经悄咪咪地上线了两个产品:一款是母系社会手机气囊,描述姐妹们母系社会的快乐生活,另一款是伽梨女神胸针(印度的基本女神,她拥有全面的神力,不仅带来财富、福祉和幸福,还有抵御邪恶暴力的武力,是母神最强大的形态)。两个产品充满花朵、蓝天和阳光的色彩,闪亮、缤纷、充满自信的乐趣。 下面两个产品也同样值得期待,就是手环和手机背带,传递很多我们想要发送给姐妹们的祝福和母权信息。 最后还有一个重量产品:一本海马护照笔记本,多功能,供海马大会参加者盖图章,姐妹互相赠言,书写自己的思考和感受,等等。 设计师姐妹们为这些产品的制作和生产灌注了很多的心血和情感,打磨了很多次,淘汰了一批不理想的样品,希望这些产品能成为姐妹们线下的暗号,也传递我们对所有女性的祝福。它们承载的信息,一定会像种子一样散播开来,让姐妹们通过这些暗号,在线下找到彼此。从这个夏季开始,我们一定会建立起越来越多的小小乐园。

Read More

底层男性无差别杀人是底层男性和顶层男性的博弈,女性和孩子是他们牺牲的筹码

我们谁也无法明确未来会怎么样,但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历史。 1950年,当时的新婚姻法颁布之后,妇女拥有了离婚自由的权利,大量女性向民政部门提出离婚申请。仅上海地区,1955年的离婚总数就激增到 了1951年的20倍。一些男性因无法接受现实,加上各地宣传保护不足,在新婚姻法颁布后的两年内,仅中南与华东两区各有妇女就有两万余人非正常死亡。据《人民日报》 1953年2月25日 报道,当时估计全国每年因婚姻问题死亡七八万人。在因婚姻问题死亡的人中,因提出离婚而遭杀害或被逼自杀的妇女占大多数。除了男性暴力杀妻这一种情况,其中还包括女性因不堪忍受虐待囚禁等状况自杀、以及因婚姻矛盾引发的其他意外伤亡情况。 在父权金字塔中,暴力一直是一种谈判的筹 码。底层男性表达自己的诉求的方式之一,就是 “匹夫一怒”。你会发现男性群体里相当熟悉并暗中推崇这样的暴力反抗。他们会在自己的社群中有意挑选并培养这类傻子“炸药包”。究 其原因,是因为在上千年的父权统治中,小爹们其实很清楚如何拿捏分寸,如何选择暴力释放的对象,相互配合,在舆论中最大限度地利用炮灰的暴行,向统治管理阶层提出群体的诉求。 他们很少选择冲击国家暴力机关,甚至很少攻击公权力符号,因为那就会暴露他们不满的对象是统治阶层本身,这将直接招致雷霆手段。不仅如此,舆情将被完全管控,根本谈不上制造声势,他们就无法促成谈判。 所以,他们大多选择的暴力倾泻对象,是更弱势的群体,比如孩子和女性,特别是女性。一方面是因为底层男性的诉求里有性别议题的部分,另一方面,这是政治上最安全的暴力。 当然不一定每次用暴力表达诉求都有用。比如 1950 新婚姻法那会儿,国家急需劳动力,男性群体还想把女性劳动力当做私产浪费在小家庭里可不行。所以哪怕杀了数十万女人,政府还是用各种软硬手段,抵制住了保守势力的反扑,没有做太多的让步。小爹们在一阵鬼哭狼嚎之后,也默默接受了大爹的意志,释放了夫权下的女奴。但你要说彻底释放、性别变革,那也是谈不上的,特别在底层农村。所以也很难说其中没有杀戮反对的作用。 这有点像一种底层男性和掌权者的对话,你们看清了整个男权社会是怎么运作的,也就明白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操作,包括那些莫名其妙的通报括弧(离异)或者(女)。 对生命的漠视,对暴力的推崇,长期的暴力氛围,使用私刑的正义化,都是一种群体教唆,一旦真有影响政局 的安全的恶性事件发生。他们就会将自己的诉求放进舆论中:彩礼、婚姻、 财产分配、经济压力…… 诸如此类。其实这些男性并没有什么同理心,他们也不在乎犯事者的真实人生,不过是拿一次次的鲜血,去谈判去讨要去胁迫罢了。 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这就像一些暴力的原生家庭里面,青春期的半大男孩子,在家长的打骂高压之下,可能会失去理智砸碎家具,表达愤怒。就算家长当下把他暴揍一顿,他也可能在缺乏看管的时候进行破坏行为。如果你 想家庭秩序恢复正常,家庭财产不继续被破坏,就不得不正视孩子的诉求。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说,被暴力对待的孩子以暴力反抗,似乎还算情有可原。但是很遗憾,在这个类比故事里,女性扮演的角色,是那个家具。是的,这就是第二个问题了,为什么某些行凶者,可以一边杀戮弱小一边自诩正义?为什么可以一边把自己投射到一个英雄的自我牺牲的角色里,一边对无辜的妇幼下毒手?因为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的政治目标,他们的愿景,他们自我认同的群体里,女人根本不算是人,孩子也不算。所谓父权文化,就是这样绝对自私自我的男性主体。在这种文化里,只有成年男性算人,老年男性出于成年男性的自我忧虑, 勉强算个半人。其余的,都是代价,都是筹码,都是工具。 认同父权价值观的所谓底层反抗,就是这么一出打砸家具以示反抗的家庭伦理剧。那个反抗的男孩并不想离家出走,也不想天下无爹,毕竟他自己还想长大后坐上那个位置呢。他只是想求爹给他更宽松的条件。而大爹那边呢,只要不涉及真实利益,很多情况下都是会考虑、甚至满足儿子需求的。只要不动现有权力结构,牺牲点其他群体的利益作为安抚,又何尝不可。说到底,他们才是一家子。 你看这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事件,珠海的国际大展期间搞大事就已经够打脸的了。最高指示都在央视上强调防控源头、化解矛盾了,却马上就出现二起三起同样恶性事件,这要换个性别,叛国亡族、 境外势力的帽子早就扣过来了,严打严查专项整治也早就安排了,但现在呢?冷处理。 总之,参考历史,在父权金字塔中,暴力一直是一种谈判的筹码。各个阶层的爹们都熟悉并应用着暴力,他们打着太极推手,试图取得一 种平衡。女性看明白了这一切,自然也就不困惑了,也对他们可能采取的做法,有了心理预期。不论最后管还是不管、怎么管,都不是为了公平,更不是为了女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