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Episode

《送奶工》和那些隐形的暴力

“婚姻是国家的根基,仅次于领土问题。”这是2018 年英国最高文学奖项——布克奖得奖作品《送奶工》里的一句话。这句话,将女性的身体标注为国家的所属物,它背后巨大的权力在每一个女性头上投下威胁的阴影。 本期海马星球邀请知名作家和微博博主侯虹斌,一起从《送奶工》谈起,分析从爱尔兰年轻女性与中国女性面对的相似的隐形暴力。 无论是在动荡中的北爱尔兰,还是在和平时期的中国,针对女性的隐形暴力无处不在。在今日中国,从家庭内部对女儿的偏见和强制婚育,到教育系统对女性能力的贬低,从互联网对女性博主的攻击,到司法系统对女性暴力受害者诉求的漠视。这些隐形暴力也在伤害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挤压女性的发展空间,使她们的生存越来越不安全,但它们造成的负面后果却不被承认。事实上,隐形暴力和针对女性身体的暴力,相互补充——当一部分人施暴,另一部分人负责洗白,甚至鼓励。 了不起的文学作品,描述出这样的暴力,让人们正视它强大的漩涡,而我们的声音还远远不够。 节目中提到的部分作品和事件: 安娜伯恩斯(北爱尔兰):《送奶工》,获布克文学奖 侯虹斌部分作品: 《圣母病》《女性进化论》 《活在汉朝不容易》 《叫我女王大人》 厦门大学考古系博导吴春明诱奸女生事件 质疑樱桃键盘抽奖的女孩遭遇网暴事件 梁钰因为武汉抗疫女性医护人员捐献卫生巾而遭网暴事件

Read More

在耶鲁法学院帮助家暴受害者

当新冠疫情蔓延全球,随之蔓延的还有一个尚未被广泛重视的问题:家庭暴力。在世界各地,随着各国政府陆续开始采取不同程度的封城禁足措施,紧闭的家门之后,家暴开始隐秘地增长,而因为强制隔离和社会机构运转中断或转向,受害者们失去了平常能够得到的支持:亲友、学校、工作同事、医院、警察和法律机构等。 去年夏天,海马星球与耶鲁法学院博士生林垚讨论了相关话题,我们了解了耶鲁法学院的学生作为志愿者,如何去帮助家暴受害者进入司法程序,清晰陈述诉求。 我们还谈了谈日益向保守阵营退步的美国司法界,如何变相剥夺了女性的堕胎权。 在新冠疫情之下,我们把这个迟到的对谈翻出来,可惜当时不能预见今日,没有谈及如何恢复家暴受害者们失去的支持,但我们在文案里推荐了一个《疫情期间家庭暴力受害人求助咨询解答指南》,希望能对有需求的受害者有所帮助。

Read More

看见风暴中的女性劳动者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们经历了一场始于武汉的风暴,而这场风暴正在席卷整个世界。我们所熟悉的一切,都已经或者正在被颠覆,包括我正在居住的柏林。 一位处于风暴中心的星球客座公民Valerie,向我们讲述了她如何见证风暴起于青萍之末,又如何与敏捷的饭圈姐妹一起,参与帮助初期重压之下的武汉医务人员。 我们还谈论了此次风暴之中,女性在宏大叙事中如何被传统的父权话语一面忽视、一面塑造,而新一代女性们又如何团结起来,在安心裤、江山娇等事件里,扭转了这种忽视和塑,让女性劳动者获得她们应得的关注和尊敬。 在国际劳动妇女节,向所有女性劳动者致敬,巨变中的世界,将仰仗于你们。 本期关键词: 饭圈姐妹 姐妹战役安心行动 剃头发和其他身体毛发的性意味 Toxic masculinity 有毒的男性气概 江山娇 播客Blow Your Mind (BYM) by 简里里&峰哥 书籍: 《黑天鹅》 纳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著 《妇女、民族与女性主义》陈顺馨,戴锦华 选编

Read More

为什么女孩们不要追求容易的人生

2020年第一期节目,海马星球迎来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一个罕见人物、美国目前唯一的亚裔女性歌剧导演、来自南京的年轻人周沫。 周沫所走的道路是一条极窄的道路,因为歌剧导演依然是一个大多被男性占领的职位,也需要极高的天赋和意志。作为一个“不能容忍第二名”的艺术领域,歌剧导演所需的技能也更为多样。除了英语,她还学会了传统歌剧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在遇到相应剧目时,还要学习捷克语、匈牙利语等。但多种语言学习只是一个歌剧导演所需要具备的诸多能力中,相对容易的一项。导演一场歌剧不亚于指挥一场战役,而一个优秀的导演常常需要为事业献出所有的一切。女性在这样的职业里,则需要牺牲更多。 周沫谈到了她如何在美国东海岸漫长的冬夜里被一场话剧震撼,从一个法律学生转向艺术。她如何与父母“豪赌”,经过激烈角逐之后,被美国两个顶级导演系之一——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导演系录取。毕业后作为亚裔女性就业所遭遇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更重要的是,在歌剧艺术之中,如何为经典歌剧赋予女性主义视角,展现更真实的人性。 “不要追求容易的人生”,这是周沫的人生经验。对所有有志于改善女性境遇的人来说,这也是必经之路。 话题和关键词: American Repertory Theater 美国经典剧目剧院 Robert Rauschenberg 美国先锋艺术家罗伯特·劳森伯格 Anne Bogart 哥伦比亚大学导演系系主任 Francesca Zambello 美国著名歌剧女导演 The Antoinette Perry Award 托尼奖(美国音乐剧最高荣誉) Mary Zimmerman,美国歌剧女导演,将《白蛇传》故事改编为歌剧《白蛇》 电影《红菱艳》 莫扎特歌剧《唐璜》 朱迪斯·巴特勒 《性别麻烦: 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性别是后天训练出来的表演行为 西蒙波伏娃 《第二性》

Read More

基因的“香火”只能通过母亲传递

数千年有记载的人类历史多由父权体系主宰,在不同文化中都发展出了父系“香火”的概念。 但其实,假如我们查看基因的谱系,会发现父亲的“香火”在基因中并不会留下痕迹,而母亲的线粒体才会代代相传。 本期海马星球与教育专家童蓓蓓老师运用批判性思维海阔天空地讨论了诸多女性主义话题,从如何运用逻辑思维来发现媒体和文学中厌女话语的问题,到父系“香火”和“产翁制”等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嫉妒、控制和模仿,从单性繁殖和纳入式性行为对女性的深层意义,到对《圣经》的女性主义解读。 童蓓蓓老师的微博:“午后的水妖“ 常见厌女逻辑错误:双重标准、错误归因 《诗经·氓》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古希腊神话:美狄亚,伊阿宋 《白蛇传》 牛郎织女 《王宝钏与薛平贵》 法国作家卢梭 绘本《小威向前冲》 单性生殖的克隆羊“多莉” 日本孤雌生育小鼠“辉夜姬” 中国科学家的同性小鼠繁殖实验也有成功案例:https://www.sciencealert.com/genomic-imprinting-silenced-in-haploid-stem-cells-produces-fatherless-mice 为什么父系和母系同样有线粒体遗传信息,却只有母系的信息得以遗传?受精后父亲线粒体去哪儿了?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1-10/20111019102322179.htm 欧洲人类的七个母亲:http://news.bbc.co.uk/2/hi/sci/tech/719376.stm 人类共同母系祖先“线粒体夏娃”生活于20万年以前:https://phys.org/news/2010-08-mother-humans-years.html,https://tech.qq.com/a/20100819/000067.htm 产翁制:男子在其妻子生产期间,模拟妻子“分娩”,或在妻子分娩以后装扮成产妇卧床抱子,代替妻子“坐月”,而真正的产妇则照例外出干活,并为卧床“坐月”的丈夫准备饮食。在这里,模拟妻子“分娩”、代替妻子“坐月”的产妇之夫便称之为“产翁”或“产公”。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A7%E7%BF%81%E5%88%B6 弗洛伊德的“Yin1 Jing4嫉妒”理论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8%B4%E8%8C%8E%E5%AB%89%E5%A6%92 自梳女:中国早期的女性意识崛起 https://www.douban.com/note/639668283/ 公众号:《新媒体女性》女泉微课:“Yin1 Dao4高潮是一场骗局”: https://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88161457284546&mod=zwenzhang?comment=1 薛定谔的猫: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 拔示巴:《圣经》中赫梯人乌利亚的妻子,后被大卫王引诱,与后者生下了儿子所罗门。 马大:《圣经》人物,为很多琐碎的事情操心。她想使人开心,但常常使她四周的人感到不自在。她害怕如果她做得不好,便会给这个家带来羞辱,因此,她试图做每一件她可能做的事。结果,她发觉难以放松,未能享受与客人在一起的乐趣。对於马利亚没有与她合作一同做好各种预备,她更是难以接受。甚至她最後请求耶稣解决这件事。耶稣温柔地纠正她的态度,向她表明虽然她所重视的事是好的,不过并不是最好的。

Read More

到得了远方,回不去故乡

当一个女性到达远方,为什么却回不去故乡? 本期海马星球请来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生活馆主编刘汝怡,介绍了她所编辑的美国知名人类学家露丝•贝哈的回忆录《到得了远方,回不去故乡》。 在这本交缠了人类学观察和诚实的个人回忆的书里,露丝记录了她在半个多世纪前从古巴到纽约的成长经历,以及各国女性的不同境遇。 刘汝怡还介绍了她如何受到社会环境中对女性暴力的震动,而开始学习巴西柔术的心得。 意识到不公并试图改变,但却坚持爱的能力,是露丝给我们的最大启迪。 本期节目提到的: 推荐书籍:(美)露丝•贝哈《到得了远方,回不去故乡》 电视剧:绅士杰克 推荐运动:巴西柔术

Read More

另一种艰难的出柜

有一种出柜,叫女权出柜。在每个女性的平权意识觉醒过程里,都会有这个艰难的出柜经历。在少数性向出柜逐步“脱敏”的今天,在不同的国家里,公开自己女权主义者的立场,依然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出柜者在不同文化里遇到的反应可能会完全不同:有时是激烈的敌意,有时则是隐蔽的冷漠。 海马星球与原Vice中国的编辑、媒体品牌“别的”(原Vice)的资深编辑和垂直频道“别的女孩”负责人Alexwood,谈论了在不同文化里的出柜感受,不同文化中的各种性别刻板印象,以及如何去除这些刻板印象的经验。 引用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302f9d0101nv08.html 播客:Hidden Forces 别的女孩微博:@biede别的女孩

Read More

“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

“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1971年,艺术史学家琳达·洛克林用这个问题开启了她的一篇著名文论。 但这其实是一个伪问题。假如我们深入研究艺术史,会发现历史上并不缺乏才华横溢的女性艺术家。真正的问题是:为什么伟大的女性艺术家被一直艺术史的写作者忽视?历史上有很多给男性艺术大师提供灵感的女性,他们的“缪斯”和爱人,她们的才华为什么长期被遮蔽,甚至被她们的爱人掠夺和侵占? 2019年9月,《艺术新闻/中文版》制作了一期“女性艺术新历程”专题。这个专题回溯了历史上的著名女性艺术家,从17世纪意大利巴洛克时期的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到几乎被遗忘的包豪斯女孩儿,还有现代主义艺术中那些大师们身后的女性,也近距离观察了年轻一代中国女性艺术家的创作。 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史上的道路,一直非常坎坷。但在近期一段时间里,随着平权意识的普及,在艺术史的再发掘和国际艺术展中,这些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们开始逐渐显露出来。 『海马星球』和《艺术新闻/中文版》主编叶滢针对这个专题进行了对话,探讨女性艺术家在各个时代的性别权力结构下的遭遇,让我们一起看看那些“到未知处探险”的女性艺术家们,为突破这个权力结构所做的努力。 相关内容 阿泰尔米西娅·真蒂莱斯基 Artemisia Gentileschi: 1593年7月8日-1652/1653年,意大利巴洛克画家,被认为是继卡拉瓦乔之后的一代画家中最有成就的画家之一。在女性画家不容易被艺术界或赞助人接受的时代,她是佛罗伦萨迪塞尼奥艺术学院(Accademia di Arte del Disegno)的第一位女性成员。擅长描绘神话、寓言和圣经中的受害者、自杀者、勇士等坚强而痛苦的女性,其作品中反映了早年的痛苦经历。 《美杜莎》: 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作品,现藏于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Uffizi Gallery) 。来自神话的美杜莎形象是在帆布上画的,后涂在木制盾牌上。这个主题是“神话的”是指雅典娜的盾牌,它被狡猾地用来利用美杜莎的力量来石化人们。美第奇家族经常用这种图像来代表他们的军事力量。 安妮·亚伯斯 Anni Albers: 1899-1994年,出生于德国的美国纺织艺术家和版画家,因模糊了传统工艺和艺术之间的界限而受到人们的赞誉。安妮·亚伯斯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纺织艺术家之一, 不断探索着纺织与雕塑和建筑的关系。另外,她也一直揣摩将非传统材料融入织物的可能性,并思考这些材料如何重新定义纺织和建筑的关系。安妮·亚伯斯于1933年来到北卡罗来纳州刚成立不久的黑山学院任职。在安妮·亚伯斯在此任职的16年间,黑山学院也无疑成为了包豪斯先锋性的延续。 琳达·洛克林 Linda Nochlin: 1931-2017年,美国艺术史学家,作家。作为重要的女性主义艺术史学家,她在1971年撰写的《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Why Have There Been No Great Women Artist?)该文章被视作琳达·诺克林所著的女性主义艺术史及艺术理论的先驱之作,在这篇文章中,诺克林探讨了阻碍西方女性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是制度障碍而非个人障碍。 弗吉尼亚·伍尔夫 Virginia Woolf: 1882-1941年,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化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她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 (Bloomsbury Group) 的成员之一。“莎士比亚的妹妹”是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A Room of One’sOwn) 中使用的比喻,她为莎士比亚虚构出一位天赋非凡的妹妹朱迪斯(Judith Shakespeare),并发问:如果莎士比亚有一位和他一样富有才华的妹妹,她是否也能在文学史上留下重要一笔并被后世仰慕。该书收录伍尔夫的两篇讲稿,为重要的女性主义文本。 朵拉·玛尔 Dora Maar: 1907-1997年,法国摄影家、画家和诗人。1930年初,她在坎帕尼-首映式街(巴黎第14区)成立了一家摄影工作室,与摄影师兼室内设计师皮埃尔·科弗(Pierre…

Read More

进城女工为什么要匆忙回乡相亲?

我们以为自己已经活在了能够自由选择的时代,但为什么今天的中国,又重新出现了庞大的说亲“产业”?进城务工的年轻人,春节期间回到家乡,在20多天里,由媒婆牵线,匆忙挑选、决定和订婚,决定一个终身关系。在这个草率的过程中,女性似乎又得到一些短暂的自主权,性别权力不对等似乎得到了缓解,但我们能信任这样的缓解吗? 著名作家梁鸿来到海马星球,给我们讲述了她在故乡梁庄和离开故乡的女性经验,以及她在过去一年多里受到的“米兔“的启发:“我以为很多这些问题是女性才会遇到的,但没想到城里中产阶级女性也一样。“欢迎来听听她对日常生活中践行平权的一些建议。 梁鸿著作: 《出梁庄记》 《中国在梁庄》 《四象》 《沉默的海:我渴望“米兔”一直走下去》http://www.sohu.com/a/244660514_100152450 《性别意识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意识》http://www.sohu.com/a/325899194_595443 推荐书籍: 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 伍尔夫《一个人的房间》 福柯《规训与惩罚》、《性史》

Read More

当真爱来到中国

中国人,至少还有日本人,在19世纪之前是不会说“我爱你”的。 他们会说风清水媚,月色美好,思念远人,“我可以为你去死”,等等,但“爱”这个一对一的、在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的概念,却是个相对新鲜的东西。 本期海马星球请到了在香港大学教授性别研究与宗教学的郭婷,跟我们探讨了现代的“爱”在中国的演变过程,它如何从传统社会中解放了女性,却又在现代家庭中遮蔽了对女性的奴役。 我们还谈到了英国演员卷福为男女演员同工同酬做出的仗义之举,和《权力的游戏》里复杂的女性角色。 节目中提到的人名、著作和节目等: 艾伦·图灵(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因同性恋倾向而被英国政府迫害。 Coontz. Stephanie. Marriage, a History: How Love Conquered Marriage《婚姻史:爱是如何征服婚姻的》. New York, NY: Viking, 2006. Honig, Emily. “Socialist Sex: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Revisited.”《社会主义的性:重访文革》 Modern China 29: 2 (Apr., 2003), 143-175. Gendering Chinese Religions: Subject, Identity, and Body《为中国宗教赋予性别:对象,身份和身体》, edited by Jinhua Jia, Xiaofei Kang, and Ping Yao. Albany, NY: Suny Press,…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