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我们的社会”是海马星球新开启的一个系列主题,在未来,海马星球会邀请不同的姐妹来探讨和讲述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构想。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女权博主“午后的水妖”,在这期节目里,我们探讨了如何抵达母权社会的路径,比如破除爱情迷思、在家庭内部回归母权,以及一个母权社会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竞争机制、社会文化、公共决策程序等等,设想了一个在母权社会长大的女孩,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这不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探讨,但它是第一张铅笔草稿,我们将慢慢填充这个蓝图。

一些关键词和作品:

父源性伤害

母系 matrilineal与母权matriarchal的区别

礼物经济

播客:Female Political Strategy

1915年的小说《她的国》by 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

《通往平等社会的道路 The Way into an Egalitarian Society》by Heide Göttner-Abendroth

18 comments on “想象母权社会

  1. Maggie Yu says:

    这篇点评跟《当女性阅读时,她们在阅读自己》有关,但是那个网页今天打不开了,我就分享在这里。

    阅读,跟当时好奇的东西有关。

    小时候有扫荡世界名著的豪情壮志。只要封面上有“经典”,“世界名著”,“必读”,我都会买回家看。当然了,大部分都是男作家写的。小小的我会洗好手,满怀虔诚地在台灯下翻开第一页,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亵渎了名著。其实那时候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这些大部头的精装书上插着一根隐形的鸡巴,还带着眼镜一边鄙视我一边教育我的样子。

    Anyway,小学时,觉得曹文轩的《草房子》和《青铜葵花》非常纯美感人。我在暑假里读的时候仿佛自己就在那田野里。那种沉浸的感觉至今印象深刻。但那是描写苦难的书,我读完常常有一种愧疚感,觉得自己在夏天不配吃美味的冰淇淋,最多只能吃西瓜。后来,曹文轩戴着红领巾来我们学校卖书,我还是被选出来的“十佳读书郎”,可以上台互动拍照。记得那天我很激动,也戴着红领巾,上台前不小心扯坏了自己的袖子。

    高中看了《红楼梦》,被其中的美深深震撼,吸引,同化。从那时起,我一个假小子变得多愁善感,见到花落了,叶子掉了,就会像黛玉一样。催眠太厉害了,真的!看张爱玲倒没有上头,因为我当时不喜欢那种阴阳怪气。

    真的细看张爱玲,是林奕含事件之后,因为林奕含说张爱玲是她最喜欢的作家,我是基于对林奕含的好奇才去看张爱玲。然后我就悟了!原来,文学跟宗教有一个用处,就是陶冶人的感情,英文是conditioning。就是特定的场景,特定的人物角色,特定的气氛,就会发生特定的情感和行为。这一领悟让我的三观受到冲击——那我跟一只被驯化的小猫有和分别?男人写的东西时断断不能再碰了!

    2017年,林奕含事件的时候,我22岁,刚刚大学毕业,还是满怀幻想的时候。忽然发生这么大一个悲剧,我失眠抑郁,暴躁头疼,上吐下泻,身体明显有了创伤应激反应。那时候走在路上,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我开始想她说的,“世界的背面”是多么恐怖啊。也许就在一片祥和的小区里,上演着家暴和婚内强奸。也许就在书声琅琅的校园里,女生被性侵还被捂嘴。

    阅读林奕含的遗作,也是她的第一部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我感受到她的文字是血泪混着花瓣俱下的。那种美,那种痛苦,那种残酷,那种捂嘴的恐怖感,简称中式恐惧,就是在冠冕堂皇,看似井井有条,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仪式之下,是尸体,是刑具,是血流成河。

    有了这种恐惧感,再看张爱玲,我可太懂。在男权铺天盖地,无孔不入,引诱女性成为共犯的性统治下,即使聪慧敏感如她,也深陷囹圄,无法指认被诱奸,只能是“被辜负”,“被抛弃”,“不被爱”的可怜女人。

    从22-27岁,我是很悲观的。那段时间我在现实里经历了父母离婚,爸爸再婚,爸爸生了儿子这些打击。我开始厌男,厌世。我没工作,又去读了心理学。读到弗洛伊德,我跟教授辩论,他说我不需要跟他辩论我的个人想法,这不重要。这教授是男的,当然了。

    然后我就抱着质疑一切和暴怒的心情开始了自我学习。感谢互联网,感谢第三波女权运动。

    我在27岁开始读到了改变一生的书。是大数据发现我经常上网搜“女性性高潮”,“性”,“自慰”等等的关键词吧,我遇到的这本书叫《一个人的性》,(Betty Dodson- Sex for one-The Joy of Self-loving),然后我就又悟了!

    原来浪漫爱,性统治,全是谎言!哼! 原来女人这么厉害啊!

    真希望林奕含能早点读到这本书,这本由一个勇敢独立的女性写的书!

    没有什么比上午阅读女性文学,下午自慰,更让我狂喜的了。在最血气方刚的时候,我身体自由,灵魂激荡,天天头脑风暴!

    有种终于找到组织的归属感!从那以后,我基本上都看女人写的书了。对男作家就是很挑剔了。看之前肯定要先看看他的wiki,个人形象,情感状况,不然我不会浪费时间的。还有一个偏好就是看年份,1968之前的,我不会精读。

    拓展到电影,如果最后女主角牺牲了,结婚了,或者发疯了,自杀了,被杀了,或者小鸟依人地靠在男人肩膀上,很心满意足眺望未来的样子,我都没有兴趣。

    最有意思的是,《面纱》我大学时看,满脑子还是被男权驯化的女德思维——这个女的好骚呀!这个女的好贱啊!活该被骗炮!怎么可以背叛丈夫!怎么这么自私!

    现在看,对女主角只有欣慰地一笑了——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能主动体验,能自我反省,能观察人心,并且最重要的,不管遇到什么,永远热情洋溢地活下去的女人!这就够了!祝福她吧!

    其实现在的阅读也不局限在书上了,英剧美剧,还有播客,只要能汲取到灵光的平台都可以算阅读吧。

    有时候,一句掷地有声的台词能点亮我的一整天,感觉脚下虎虎生风!

    对比林奕含,她所痴迷的文学正是父权投下的有毒诱饵。那些虚无缥缈,缠绵悱恻的美,其中没有真和善!这种美,就跟女性服美役一样,是无中生有的秩序和标准,是男权文化根据男性的需求为女性制定的规则,浪费时间和感情,除了对男人有用,对女人自己是没用的。

    一个人在什么年纪遇到什么思潮,有时候比遇上具体的人更对她的一生影响深远。

    比如遇到海马星球,我就是在google上搜“纳入式高潮”和“恐惧”,得到的第一个结果。哈哈哈!然后边听“糟糕的纳入式”,边在温哥华拍大腿认同。要是没有这个声音,我心里的焦虑和认同缺乏感不会根除。

    去年夏天读《那不勒斯四部曲》,真的太沉浸了。我读到第四本的时候,我妈妈说,“今天你怎么驼背得像个60岁的老太太啊!”,因为那天的书里,莉拉和莱农就是60岁,哈哈哈!沧桑啊!

    阅读,观影,就是在头脑里体验不同的人生,用不同的观念做实验,看看自己身心会有什么化学反应。

    现在我29岁,已经坚定了自己的方向,就是创作青少年女性文学,正在写我的第一本小说《厌女症少年杀人未遂事件》。我的故事一定视角独特,好看好玩。青春期是一个身体和人格发生巨变的时期。这个故事基于我的真实经历,14岁真是惊心动魄的转折期。希望有一天能跟李雯姐姐对话,大放厥词,哈哈哈!

    我想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让10岁的女孩们能读到真正保护她们,教育她们,点亮她们,托举她们的故事! 悦纳自己的身体,为自己的性别自豪,开启母系家庭的想象!

    我接下了奕含的接力棒,希望她在天堂安息,保佑女孩们都能平安健康,自信快乐地长大吧!

    1. kiwi says:

      哇塞好期待你的创作!加油!

    2. Yue ZHANG says:

      期待你的创作,姐妹加油!

  2. Jing says:

    好巧啊李雯姐,听这期播客的时候我也在写毕业论文,是关于中国古代女神被演变埋没的过程。因为在母权社会为主导的远古时期神话和历史是无法分隔的,先民的意识形态往往可以提现在神话中。所以从女神文化溯源真的可以是一个很好地打开我们走入母权社会之门的钥匙。写论文过程中我真的挖掘了好多好多资料,想给有兴趣的媎妹们安利,在这里贴几个:
    《女娲的神话与信仰》杨利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PS. 这是作者的论文集。
    《西王母故事的文本演变及文化内涵》杜文平,南开大学研究生院 PS.也是论文集。
    这两篇对中国主流神话中的创世母神女娲和掌权力和刑法女神西王母介绍的较为全面,脉络很清晰。

    《女神的失落》龚维英,河南大学出版社
    PS. 这本书可能很多媎妹听过,更偏向以女神和中国神话谱系的介绍和研究为主。但是我觉得文章写作中有蛮多作者自己的说话习惯,然后每个板块的归纳逻辑有一点混乱,读起来没那么顺畅。还有这本是男作者写的,大家要注意夹带私货。

    西方女神研究:
    Marija Gimbutas:
    《活着的女神》中译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女神的语言》中译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PS. 两本都是西方女性神话考古学的书。前者偏向宗教,后者偏向在地球和自然中与生命和女性有关的符号解读。

    1. seahorse1 says:

      太好了!这些书也在我书单上。谢谢!

  3. 麦当劳 says:

    好爱这一期,听完也感觉充满了希望,
    我想提一点给更温和的姐妹们,夺权是必然会引发冲突的过程
    如果男性意识到了有这么一个群体,企图抢夺他们的权利,那么他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消灭
    思想总是在行动之前,想要一个女性在争夺权利的过程中勇敢捍卫自己的权益,她的思想就必须能承担这样的行为
    她必须激进才行,对女性任何微小的权益都要锱铢必较才行
    所以如果有姐妹对自己微小的权益锱铢必较,让你感到荒谬,感到觉得有点不必要的时候,或者无理的时候
    请对她更宽容一点,最好加入她们,让她们知道不是她们一个人在战斗

  4. Anemone says:

    很喜欢嘉宾的睿智和幽默,好多金句。有关女性是创生者,男性只能带来死亡的那部分灌顶了谢谢~

  5. 麦当劳 says:

    母系社会应该是崇拜创造的社会,现在的男权社会本质是一个崇拜掠夺的社会,表面的合作只是为了更好的掠夺

    1. 麦当劳 says:

      男人是为了掠夺而生的
      男人不能创生,他是蚁穴里的工蚁
      即便目之所及没有需要追寻的目标,本能也会驱使他去寻找可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征服欲的源泉

      掠夺不是为了满足谁,而只是单纯的本能,所以即使失去了需要供养的对象,男人依然会想要去掠夺
      体现就是明明已经足够了,男人依然要更多的控制,更多的权力,就像一个黑洞,永远不会满足

      打造母系社会是必要的,工蚁从一开始就是为服务蚁后而生的,失去了蚁后控制的工蚁是无存在必要的,

      1. 麦当劳 says:

        我觉得可以乐观点,文化取代了基因成为了人类文明进化的载体
        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在改良人类的基因

  6. 吗喽勇闯校园 says:

    substack上还没有这一集,求求李姐那边也同步下,我在substack上收听很顺利
    不知道为啥我打开官网就很卡,听音频也卡,下载音频经常失败☹️

  7. Jiaqi says:

    最新一期海马星球的订阅邮件看得我热泪盈眶,女性榜样的力量,让我看到了女权社会的希望和方向。Btw,一个小细节分享:今天攀岩馆有个小姐姐在健身区连做了好几个引体向上,好棒!虽然不认识,我还是忍不住和她说:Wow! You are so good! 她好像很惊讶,也很开心,有些羞涩地笑了。后来临走时又看到她,她对我笑了下,我觉得很开心,很温暖。
    这一期的播客非常有启发,有力量感。我们习惯于批判父权,然后下一步呢?是改变。怎样改变呢?这一期让我看到前行的方向:构建一个我们掌握权力的社会。这让我有了具体的奋斗和实践的目标,充满了希望,斗志,和力量。在听播客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问题和思考,想和你们讨论下:
    博客里讲的是母权社会,而我更倾向于称之为女权社会。所有人的生命都来自于母亲,而不是所有女人都会选择成为母亲,也就是说,女性是包含了选择生育的,和选择不生育的,那么,女,才是我们群体的全貌,而非母。目前的社会之所以称为父权社会,是因为父辈群体作为资源利益的上位者掌控权力,剥削下位者,而我想象的未来社会是不会因为祖辈亲缘关系而有上下位关系的。诚然,那时我们的母女关系(或少数母子关系)中会有对母辈们(年长女性们)的敬重,但这更多是相互的尊重,出于爱和由衷的欣赏,而非强权下的震慑,因此并不存在严格的等级关系。同时女性整体为掌握权力和资源的主体,在各自的擅长的领域,凭借能力得到资源和话语权,因此年轻的女性也有掌握权力的机会。那么,这样的社会是女权的,而不仅仅是母权的。
    但同时,我又是反对二元性别论和性别本质论的,即,我认为性别是多样性和流动的。生理性别层面,每个个体都有雌雄激素,只是含量有不同,个体间都有差异。而社会性别层面,性别的差异,femininity女性气质和masculinity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男性气质这两个翻译不是很好,但是也一时没有更好的替代,就先这样用吧)更是父权社会的强权构建。因此我不认为不同性别间存在本质的差别。当然,现有社会是有明显性别差异的,这差异是源于父权社会千年的洗脑,塑造和二元划分,强权社会就是喜欢将人严格分类,而二元划分是最省事和最好管理的,非黑即白,非是即非。那么从这个层面来说,我想象的未来社会,性别这个概念是被淡化的,我们追求的是个体间的平等和关爱。关系也如此,多元的家庭关系,可能是多人的community,也可能是一人的独居。如那时,性别已不再我们身份认同的重要指标之一,那么该社会还叫女权社会吗?不过又想到,这样充满平等,爱与尊重的关系,是在当前的女性间就存在的,而在男性中非常少见,从这个层面来看,未来社会确实是以我们当今女权的精神力量为源头和指引的,因此称其女权社会有也其道理。当然到这一步还是需要时间的,在这之前,我们女性先取得权利和权力是首要的目标。

    以上是我的一些思考,希望有机会与李雯姐以及其他姐妹探讨。同时预祝东京海马大会顺利安全地举办!期待你们后续精彩的分享!

    1. 麦当劳 says:

      我不认为人性能够剔除对于偶像的崇拜,孝道的基础就是人性里这种崇拜-相信父母的判断,父权社会的狡猾在于把父母里的母去掉,孝道变成等于对于父权的崇拜,母权社会这个称呼是很准确的,我们要崇拜的是母亲所代表的力量,我们所有的力量不来自于父亲而来自于母亲,我们必须清晰地意识到这点
      第二个问题我觉得没有特定对象的努力等于没有方向的努力,共产主义说要实现全人类全世界的平等,但是人类是谁,全世界又是谁,结果就是实现了掌握权力的人的平等,历史的经验就是说要实现所有人利益最大化的人都是骗子,因为这是不符合现实的,我们可以有道德上对于所有人平等关爱的概念,但在实际实践中,我们必须着眼于特定人群特定历史时间地域的利益,用邓小平的话就是一部分人先富,带动其他大部分人后富。

      1. Jiaqi says:

        谢谢你的回复!我也认同我们追求的目标需要有一个特定的对象,即我们女性群体。还有我们的关注和欣赏的是母亲,母性和母权的爱和力量(但这种情感不是崇拜,至少我个人没有感觉到对于谁的崇拜),而非父权的暴力剥削。同时,我理解的母是一种角色,是部分女性所选择的角色。而我期待的社会是女性群体的力量被尊重和欣赏,女性作为社会管理和决策的主要力量,所以才会倾向于女权社会这样的表述。

        1. 麦当劳 says:

          有道理,我被你说动了,我查了一下维基母权社会这个词的定义,查到如下,这个词创造的时候就是针对父权社会而做的,但是我们的社会不应该是父权的反面,而是全新的一种形式,女权社会这个词很好的能够容纳这个含义
          母权或母权制(英语:matriarchy 或 gynecocracy)指的是一种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型态,其领导权由女性,尤其是由社群中的母亲所掌握。
          英文的母权(matriarchy)这个字,是对应于父权这个字(patriarchy)而创的,字源是希腊文的matēr(母亲)与 archein(治理)。根据牛津英语词典,matriarchy 这个字是在1885年首次获得证实,依据先前的“女家长”(matriarch)这个字,与17世纪初已经采用的“父家长”或“族长”(patriarch)这个字构成了类比。两相比较,gynæcocracy(女性当政)这个字自从17世纪就已有人使用,这是依据希腊文γυναικοκρατία,这可在亚里士多德与普鲁塔克作品中见到。[18][19]

          1. Jiaqi says:

            啊非常感谢这个信息!通过追溯词源能让咱们更好地理解了它们背后代表的含义和理念。我很喜欢“一种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形态,女性掌握主要领导权”这个概念,这个就大概表达了我想象的新型社会的状态!
            还有后面你提到的,“母权社会“和”女权社会“并存去使用,我也很认同,毕竟这两种形态也是相辅相成的。

  8. 麦当劳 says:

    或者可以更开放一点,允许这两个词的并行存在,女权or 母权社会,只要喜欢用哪个你就可以用哪个,对父权社会的批判和对新形式的社会想象并不冲突,所以我认为是可以并存的一个称谓

  9. AAA says:

    太喜欢这一期!从高中开始就一直关注水妖姐了。最近也有在简中平台关注到一些爱女创作。之后也准备从身边开始构建母系社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