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 2024

女力的骄傲——我们的张伟丽

今天,让我们暂停下繁忙的日常生活,为我们了不起的张伟丽姐妹获得又一次成功卫冕而热烈鼓掌。同时,她的对手闫晓楠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拳手。她们的这一场最终决赛精彩绝伦、异彩纷呈,充盈着满满的力与美、拼搏与奋进。赛后,张伟丽更是感人的表示:她太顽强了,她对胜利的渴望非常强烈,希望这场比赛结束之后我们成为好朋友! 张伟丽、闫晓楠……乃至那千千万万今天活跃在拳台上、跳水台上、企业场中……各行各业里面无数了不起的女性,代表着一股专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女性力量之美。代表着中国女性势不可挡的崛起。她们的被聚焦、被鼓励、被爱戴,更彰显着我们这个时代,重新对女性面貌的崭新定义——奋斗!以各种面目、各种形体去奋斗,去向上攀登。 美丽不再是女性唯一可以去展示给世界的骄傲。力量、健美、强韧,成为了越来越多女性的聚焦和目标。张伟丽们的存在,会鼓舞无数年轻的女性、憧憬未来的女童。我们将携起手来,共同构建一个多样性的、健美丰盛的、崭新而热辣滚烫的未来世界。 但我们也要警惕地看到——2020年前后,中国的女性主义浪潮最为自由进步的年份,#张伟丽成功卫冕#直接登上了热搜榜第三,阅读量7.3亿,讨论量25.5万。 而到了今天,2024年——#张伟丽战胜闫晓楠卫冕#阅读量降为7910.4万,讨论量1.3万,#张伟丽卫冕女子草量级冠军#阅读量降低至89.9万,讨论量甚至只有53。她不再被推进热搜榜。 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建设与前进的道路不会是一片坦途,它更像是闫晓楠在一个又一个回合中顽强的抵抗与进攻。它必然面临着巨大的阻力。有那么多双虎视眈眈的眼、假公济私的手在嫉妒着女性的能量与成果。 我们要高声传颂,我们要继续前进。因为未来应该属于我们,而我们必将抵达。

Read More

你以为那只是软色情?那是封建复辟!!!

最近,格外多的软色情服务甚嚣尘上,一会儿什么“根”浴啦、一会儿是台湾的“创意私房”啦、一会儿又是电竞馆恶意营销“女仆服务”啦。 当然,他们馋女人的身子,但他们从来不止要女人的身子。他们要女人低下头、折下腰、双膝跪地……他们要吃掉你的身子、碾碎你的灵魂、践踏你的尊严……还要提供女人为他们提供种种仰视的笑脸与耻辱的性服务。他们要的不是女【人】——是女【奴隶】。从来如此,从来不曾改变。这是所有男人内心深处共同的幻梦,也是所有男人共同的犯罪。那些实施的、那些打圆场的、那些尽管没有参与但绝不参与反对举报的男人,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一幅共犯图景。 对色情的饥渴贪婪是一回事,更为深一层的意义是,他们渴望封建复辟。他们渴望那个远去的旧时代——那个男人吃女人,男人把女人敲骨吸髓;而女人只能默默承受、默默破碎、甚至默默自毁的时代复辟回来。 我们能眼睁睁让这些肮脏的愿望实现吗?当然绝不能!抗击他们!喝止他们!让他们在女人怒斥的洪流中懦弱的退下!这帮懦夫害怕阳光,更害怕女人的咆哮!他们往往怕得发抖。 咆哮起来,姐妹们!碾死这帮臭虫!!!

Read More

三争三反设计概念宣传图

近在2021年,简中互联网曾掀起过非常先进的、极具杀伤力的女权运动,其中以“三争三反”口号为一个鲜明的代表。或许是它太明丽、太锐利、又太朗朗上口而具备了强烈的政治导向。于是也遭遇了最严酷的打压与堵嘴。 但我不愿它就这样无声无息消失。它是简中互联网女权生态中浓墨重彩的一幕,是简中互联网上千千百百位进步女性思想接力的火炬。 我曾为它自发做过一整个系列的图文设计概念广告。它毫无疑问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被封杀了。隐约记得这组图片在微博存活没有超过24小时,在豆瓣也没有超过一个月。但它应该被铭记!它曾是我们进步的阶梯!我们当然可以、也一定会再走一次,但是这些记忆,我活着、我记载、我传颂。 记住它们的凝练简洁、铿锵有力,记得简中女人的血性与战斗鼓声! 【三争三反】 三反:反孝道,反婚恋,反子宫绑架 三争:争财产,争参政,争女性武力

Read More

养女宝|那些金子般的时刻

我常常是感激我的女儿的。 创造一个生命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呢?首先,它是一种强大的、有脉动感的神力。我曾牢牢地管理着它,在我认为不合适的时候,我坚决不让这股神力外泄,绝不让生命产生又毁灭这种事情发生在我身上。而当我感觉环境合适的时候,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生命。 但她不属于我,她甚至不完全像我。她的形体、她的人生体验、她的口味、她的审美偏好、她能学会的技能……通通都与我不尽相同。但她又来自于我,她继承了我的DNA线粒体,还可以将它传承到下一辈儿的女孩儿身上去。 这种感觉,非创生者不能明白。这也使我理解为何男人们只能拙劣的通过描画、写作、制造各种无生命的大大小小玩具来笨拙地模仿创生。他们无法真正理解,因为他们无法真正创生。 生命的奇妙在于那些不同,但不同之间又能相互共鸣、体验、共情、互助。 因为我的女儿,因为护士将她抱到我的面前,宣布我拥有了一个女儿。我开始真正思索我能为未来、为世界……为我的女儿做点什么。这种思索,与少女、青年时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是截然不同的。过去的思索是一种纯然的幻想,我并不真正需要将它们落地,我只需要放飞自己思维的翅膀,让它在幻梦中尽情的飞。它能否实现也并不真正重要。随着年岁增长,我随时可以抛弃一些幼稚,重建一些新的幻想。但那些幻想多数都是从虚空中建立起一尊自我的神像,从他人仰视赞叹的目光中去寻找自我。这种幻想无论实现与否,都并不能真正让人平静与满足。 但我有了一个女儿,我开始审视这个世界,开始仔细观察那些曾经被引导着去忽视的方方面面,开始思索我要如何让女儿去面对种种艰辛。这让我那些曾经或许自己也不曾真正上心的幻想开始落地,开始夯实。抚育我的女儿这件事,帮助了我,就像让我开了一只天眼,真正看清过去那个世界里,那些我苦苦追问的、那些我即便看遍了一千本书、学过一千种自相矛盾的逻辑、听够了千万人嘈杂吵闹也始终找不到重点的全部茫然……仿佛一瞬间,这只天眼它睁开了。顿时,打的结全部展开了,视野突然清晰了,思维突然豁然开朗。这让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再回归蒙昧。这是真正的【醒来】,我无法不对此而感激。 在抚育她的过程中,我的女儿常常给我惊喜,这些惊喜之密集,甚至几乎已经成为我的一种日常。我每常回到家,她就像个小魔法师、又像个小精灵一样,向我展示一样崭新的本领和成果。那些成果之灵巧、之奇妙,每次都让我觉得生命真是太了不起了。 但有那么一些瞬间,是略微独特一些的。它是属于我这个母亲的,它让我热泪盈眶。 【不】 小小的幼童对母亲是全然信任的,她们所知还太少,她们又是那么把自我与母亲看为一体,所以无论母亲给她们什么她们都会接过去,无论母亲喂她们什么她们都会吃下去,无论母亲说什么她们都会静悄悄听着。在她刚刚学会走路那阵子,我甚至可以指挥她来来去去。看她像个摇摇晃晃的小小不倒翁,在屋子里游来荡去。但她有时也会十分顽皮,她会奔向我,但当我伸出双臂时,她又调皮地一个急转弯跑走了。留我一个老母亲在她身后,看她漂移过弯吓得踉踉跄跄,等过了这阵子惊吓,然后才被她逗得哈哈大笑。她喜欢逗我笑,她对于自己能逗笑母亲这一点天然地感到骄傲。但她从来,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不字。她几乎还不能理解拒绝母亲这件事,因为母亲与她自己是一体的。 但有一晚,大约在她2岁左右的时候,我跟她在卧室里玩耍。我已经忘记了我跟她说了什么,她突然就不乐意了,她仿佛一瞬间长出了什么。她一下子站起来,非常响亮的对我说了一句:“不!”然后咚咚咚的跑向自己的房间。我太惊讶了,这是我的女儿第一次说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意味着她能分离我与她自己了,她长大了!!!我跟着她跑进了她的房间,试图像往常一样,用拥抱安慰她。但是她用手臂环抱着自己,拒绝了我的拥抱,并且再次,再次,坚定的说:“不!” 这个瞬间烙刻在我的心底,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那种具象化的新生,它不是一个缓慢的、持续的,不知不觉因而令人容易忽视的过程,它就那么突然的发生了。就像一个种子发芽后,砰地展开它第一片新叶那一个瞬间,它具有一种无可替代的澎湃的生命力。这种生命之美令我眼眶湿润。我能说什么呢,我只能继续轻轻的、在她的手臂之外环抱她。轻轻的告诉她,好的,好的,那就不。好孩子。语言不太能表达我的心情,只有创生者明白! 【妈妈,你是我的小羊苏西】 在女儿幼儿园前后,她喜欢看一部简约画风的动画片——《小猪佩奇》,每个故事都很简短,非常适合那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看。而且主角跟她一样,是一个小女孩(小女猪),非常方便她代入共情。 小猪佩奇有很多的亲人、朋友,但其中她最喜欢的好朋友,是一只叫做苏西的小羊。她们常常一起约会玩耍,遇到点什么事,佩奇总喜欢打电话找小羊苏西聊……总之,这是一部女儿曾经很爱看的动画片。 彼时我的女儿还是那么的小巧,她的体型轻轻巧巧、软软糯糯,可爱得令人倾倒。我们正在对她进行如厕训练,以免她总是尿裤子。可家里的成人马桶对她来说太高大了,虽然我们为她专门买了一个小号的马桶垫圈,但有时候她太急了。我们等不及为她搬好爬上去的凳子、垫好小号马桶垫圈。这时候,我就只好陪她进去,抱她坐在大大的马桶圈上,让她环抱着我的脖子,免得她向后仰整个栽进大马桶里去。 而这时候的拥抱格外具有安全感。她知道我能保护她,我知道我能保护她,这是一种双向的爱。同时我还是一个喜爱抱抱的抱抱熊,无论因何事与女儿拥抱,我总喜欢轻轻抚摸她的后背,轻轻在她耳边告诉她我爱她。某一次,我陪她如厕,帮她擦完屁屁提裤子的时候。她突然非常郑重地对我说:“妈妈,你是我的小羊苏西!”我几乎无法置信,我惊喜地问:“真的吗?太好了!!!”要知道《小猪佩奇》里有很多人物,佩奇也有猪爸爸和猪妈妈,但我不是猪妈妈,我是苏西!苏西啊我的朋友们,佩奇最好的朋友!!! 我成了我女儿最好的朋友!!!这是身为母亲最大的荣誉——被孩子认可为一个朋友!!!它也将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瞬间,厕所都因此蓬荜生辉!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但我没有任何可供纪念的方式,我只能把它记在我的脑海里,用文字记录下来。 【但我赶上你啦,一个好妈妈】 时光如梭,我那曾经小小糯糯的女儿一眨眼就十岁了。她健谈、她灵巧、她聪颖,她也凶狠、尖锐、强健,是学校有名的体育健将。她也学会了一些我的管理天赋,极为擅长寻找谈话对象的语言漏洞。她对于我来说,成为了能够相互讨论更多宽广话题的对象,我们持续着我们的友情。但你们瞧啊,她还是会突然惊喜我,给我猝不及防的深深触动。 前几个周末的晚上,我下班了很累很累,不想费脑子,就随手打开了一部非常老的儿童喜剧,想放空一下。女儿过来被吸引了,她向来喜欢喜剧。看完之后,她笑得很开心,说很好看。我还介绍了一下,说这是一个系列喜剧,有机会我们再找别的来看。第二天一早,我起床后,看着整洁的房间心情很好,于是就蓝牙连接音箱,开始播放一张90年代的老专辑。女儿进进出出听了一早上。到了午餐的时候,也能跟着哼两句,于是她对我说:“这张专辑挺好听的。”我就顺嘴感叹了一下,我说:“你妈妈年轻那会儿啊,那可是文艺的黄金时代。你没赶上好时候!”女儿毫不迟疑的回答我:“但我赶上你了呀,一个好妈妈。” 此话一出,我的饭几乎哽咽在嘴里。为母的美好时刻还有比这更辉煌的吗!坚定的、信任的、挚爱地、正面的夸奖! 该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我很词穷。也许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时局、千重万障的逻辑陷阱面前,我是一个言语如刀、思维敏捷的女斗士。但在我的女儿直球示爱面前,我除了热泪,没有太多语言的空间。又或者,这本来就是人类最宏大、最灿烂的命题——母女之爱,本来就没有太多的辞藻配得上去描述它。你不用描述,你就静静体验,然后继续互动就好了。 十年,我们有过那么多亲吻和拥抱,有过那么多争执与吵闹。我们一起欢笑过无数声,我们互相翻过无数个白眼。但我们深深爱着彼此。我们不回避,不回避那些糟糕的,也不回避这些温暖的。 这就是我养育孩子渴望得到的,也曾经是我作为一个孩子渴望拥有的——平等互动的爱。我在这个国家的这个时代艰难的寻求它,而我的女儿告诉我,妈妈,你能找到的,加油!

Read More

动保和反社会人格

虐猫考生未被兰州大学录取# 关于近期的微博热搜,人们要求立法严惩虐待动物的行为,是文明应有的进程,但一直以来,舆论存在一个巨大的盲区,大多数人还是在对虐待动物的人进行道德谴责,人们展示被残杀的动物,试图唤起公众的同情。 从情感上来说这毫无问题,但聚焦在动物身上,会让争论陷入泥潭。 “区区几只动物,有必要大动干戈吗?”“野猫野狗罢了,人都没足够的保护,你们去关心这些?”“对自己父母都没有这么好吧?”“极端动保就是西方白左的阴谋。” 这些言论,长期充斥在我们的公共舆论之中,还时不时有人贴出没头没尾的极端动保事件,或展示外国的肉食宰杀要求,以此嘲笑动保是政治作秀,并暗示我们一定不要走上这条歪路。 1789年,杰里米·边沁提出了动物权利的基本原理: “问题不是它们是否能够推理,也不是它们是否能够说话,而是它们是否痛苦。” 这句话,直到今天仍然是动物保护运动的口号。自此,动物保护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一系列立法开始推进。 我们谈动物保护,不必聚焦动物值不值得,让我们聚焦那些虐待动物,并以此为乐的人类。 请问,为什么有人能以痛苦和死亡为乐?他们是否对我们的社会构成危险?纵容这样的暴力,会有怎样的连锁效应? ——反社会人格。 我们忽视了一个关键,躲藏在暴力虐杀视频之后的反社会人格者。 所谓反社会人格,我想用一个对照案例说明情况。 我们经常看到有媒体和团队,专门寻找并救助受伤的小动物,拍成系列视频并发布。人们爱看的,是濒死的、饥饿的动物,在医治和照料下恢复生机。动物们前后的对比照片,是很多人感动的瞬间。 救助视频,有巨大的受众群体,这些视频,为人们提供心理安慰,带来情绪价值。这种情绪价值,来源于人类强大的共情力。 不要小看这种共情,它可是人类进化为高等智慧生物的关键,从我们大脑中第一次有了镜像神经,能看懂对面同类的表情,推断它的喜怒哀乐开始,人类有了“社会性”。 社会性,可视为一种转换视角的能力和技巧,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有些人并没有这样的能力,甚至正好相反——反社会性。 如果我说,让我们感动的救助动物的视频,让某些人感到恶心生气,你会相信吗?让我们绝大多数人感到恐惧愤怒的虐杀视频,让某些人感到兴奋和开心,你能理解吗? 为什么我说不要陷入道德谴责,因为这就不是道德的问题,正常人类和反社会人格人类,两种人有完全不同的情感反馈模式,有截然不同的情绪奖赏机制——“拟态人类”。 用道德去攻击这些人是没有作用的,残忍、无耻、冷血的指责,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赞美,而不会产生任何愧疚情绪,千万不要用正常人类的思路去推导反社会人格者的行为。 这些“拟态人类”,视纷争和杀戮为乐,或者具有极强的野心,对利益的汲取不择手段,对他人没有同情的可能。 特别注意,很多反社会人格者出于功利和自保,具有极强的伪装和模仿能力,他们不会把邪恶写在脸上的。 在平时生活中,反社会人格者甚至会模仿高尚的、富有同情心的行为。当然,破绽也很明确,反社会人格者是无耻感的;哪怕无利可图的时候,也会极具攻击性,或者说,痛苦和死亡对于反社会人格者来说就是一种利益。 反社会人格者,在任何社会中都占据一定的比例,大约5%。在监狱和劳教机构中占比更大,大约40%-78%,不少是累犯或惯犯。 反社会人格的成因无从考证,很多学者称其为疾病,但这是有争议的,因为如果把反社会人格视为疾病,人们会对这个群体产生不必要的同情,甚至有医疗的意图。但这是不可能的,你不会试图治疗一只老虎,让它成为一只食草动物。 社会应该做的,是发现并约束这些“拟态人类”。 阐述到了这个程度,我们就可以讨论第三个话题了,纵容这样的反社会人格者,会有怎样的连锁效应?这和女权又有什么关联? 按理说,反社会人格在两性之间的占比是一样的,女性中的确也有反社会人格,但女性总是和动保联系起来,“女权和动保是西方阴谋。”这句话我想大家都挺耳熟。 这不仅仅因为女性群体有更高的共情力和道德感,还因为父权社会一直在鼓励并纵容男性去追求暴力——有毒的男性气质。 除去少量的反社会人格者,存在着大量的模仿反社会人格行为的男性,他们以为暴力虐杀是力量的来源,阳刚的证明。 想一想,男孩从小的暴力游戏,男性之间的打架斗殴,对拒绝暴力的男性的嘲讽,我们必须承认,我们的文化中一直在鼓励男性拥有更暴力的身体和精神,暴力本身就是被崇拜的阳刚标志。 注意,是暴力,而非强壮的身体。越是能淡漠地观看残杀视频、越是能轻易伤害其他生物,越是能对死亡麻木对血浆兴奋,就越能证明自己的“强大”,这种机制鼓励的不是强身健体,而是杀戮和暴力。 在没有处罚和约束的情况下,暴力本身的确是一种力量,因为使用暴力的人可以伤害不愿意使用暴力的人,反之却不成立。 暴力带来利益,如果不能斩断这个循环的雪球,那少量的反社会人格者将成为有毒的种子,而模仿并崇拜他们的大量男性,将变成越滚越大的雪球,丛林法则卷土重来。 此前的笔记中,我试图说明女权和男权之间的角力,不仅仅是女性的斗争,还是文明和暴力之间的角力。除了刑事犯罪的男性占比超过90%这个数据,我还有这个侧面的证据——动保。 对于反社会人格者来说,阻止他们虐杀的唯一理由,是考虑他的行为是否会被处罚。 当社会法律对动物没有保护的时候,就杀死动物满足自己,当社会对人没有保护的时候呢? 不要觉得怎么可能,灾难后的暂时空白状态、偏远地区公权不到之处、战乱时期、甚至支持无人修补的独处环境,你们真的那么肯定,自己不会和某个反社会人格者,有一个他觉得万无一失的环境吗? 这是人类和拟人类之间持续千万年的对抗。 反社会人格者,发现他们,正视他们,约束他们,这是群体自保的必须,否则整个群体都会被暴力吞噬。不要觉得区区几只动物无关紧要,这甚至无关那些可怜的动物。 我们要抑制的,是暴力;我们要保护的,是我们自己。

Read More

养女宝|启迪我觉醒的,我的珍宝

这是过年(2023兔年))期间女儿折的各种各样的折纸和手工,有各式各样的小兔,还有双蓬船,纸盒,青蛙,她喜欢的喷火龙,她自己原创的飞行神奇动物……有她跟着视频一学就会的,有她自己琢磨的……我可太喜欢她身上那种天马行空的灵气了。这是我棒棒哒女宝,是我虽然不爱公立教育但还是充满韧性地适应了下来年年全A回来的女宝(其实我的宝贝,你不拿全A也完全OK的,妈妈会在任何情况下爱你,就如同你爱我一样),是我年级体育第一、校园跳绳吉尼斯已经霸榜首4年,很有可能霸榜首整个小学期间的女宝。 嘿!咱女宝就是棒棒哒~ 但最最珍贵的——是启迪我觉醒的,是让我的生命真正开出鲜花的,我的珍宝 ​​​~~~ 我曾经,不,我一直十分厌恶刘慈欣在《三体》里,借叶文洁的口说的那句话:女人应该像水一样,什么地方都能淌过去。我厌恶这句话,是因为他的语境是指各种苦难,仿佛女人天生就该承受苦难、接纳苦难、超越苦难。但他又不得不让这句话,出自一个决定了毁灭全人类,至少是规训全人类的女杀神之口来讲。大刘啊,是不是感觉温良恭俭让的女性甚至根本说不出这样一个句子?于是这句话的逻辑与行为之间构成了一副绝佳的讽刺:淌不过去的女人自毁了(自杀的杨冬……乃至上溯至整个父权史中或悲愤、或绝望的那一条条白绫)、可淌过去的叶文洁决定放弃全人类。哈,所以谁能承受苦难?谁又天生该承受苦难呢——故事不得不给出这样的结论:没有人!再优美的辞藻,再故作坚毅的人设又如何,看看人的本能吧。说了什么重要吗?重要的是做了什么!!! 但我当然会相信我的女儿,我相信我的女儿能适应一切,她不必去承受苦难来获得这种坚毅!她作为一个女性,作为人类女神中的一员,她天生就具备这样杰出的适应力!坚毅从来不该是苦难里开出来的花,坚毅本就是灵魂里初始的火!

Read More

女生买房真的是劣势……???

哇塞,好大的劣势啊。能躲开被瓢虫传染妇科病,得宫颈癌,能逃开遭遇劣精要打几百上千针促排针,会失去一辈子没有gc要配合演戏的尴尬,会不踩中母职惩罚的坑甩开膀子干事业。用不着生外姓崽,做人家家里的扫地机器人!……好一个【劣势】,快到我碗里来! 哦,你还能在以上之外,得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哇嗷…… (也是辛苦你们买这些机器人水军了)

Read More

当妈的光荣记号???

只有肉联厂的猪,出厂的时候才需要打上质检记号。只有隶属于主人的家畜,才需要烙铁盖上纹章。当妈需要什么记号?你能创造一个生命,这个生命就在那里,日新月异生长变化。你还需要什么记号? 而当妈的荣誉当然该是跟我姓,发展我的事业,继承我的思想、传颂我的事迹,继承我的财产。即便不是我的血脉,做到以上全部也不是不ok。 我就算不生育,任意从张桂梅学校选个孤女做这些,不比自己十月怀胎生外姓崽+异性缺共情力小畜生强一百倍?

Read More

三首充满情感又油腻得恰到好处的歌

——冰雪奇缘2里,纯配角克斯托夫倾情高歌,没有安娜的他充满迷茫。 ——马里奥里的反派大boss库巴大王弹着钢琴嘶吼演绎:征服世界只为碧琪公主。 ——肯唱着自己总是老二,最大的心愿是让芭比任他摆布。 三首充满情感又油腻得恰到好处的歌,揭开了千百年来男人没有征服女人根本无法独立行走的遮羞布。这些饱含嘲讽悲悯的歌曲选段,从2019到2023,它们的出现绝不是偶然,我没有统计更多,这不过是一个午后的记忆碎片闪现。我相信还有更多……以后会越来越多,希望破防男早日破防。 我们的未来,会是一个不同的时代了

Read More

我仿佛看到具象化的真相连蹦带跳

(观内娱2020年内娱227大联合后——肖战粉丝墙外开喷,怒斥简中文艺环境控制言论自由、搞政治上纲上线、政治迫害百姓的论调有感) 真相是一种多么奇妙的东西,无论你给它设置多么曲折的通路,蒙上多少层层叠叠的面纱,泼上多么浓重的油墨。最终,人们永远跌跌撞撞冲到它的面前。就像这些幼稚的、愚蠢的、从未想过追问真相的肖战粉丝。她们是如此的年幼、如此的迷茫。然而她们在境外那个自由喧嚣的环境中怒斥的胡话,竟然从一个意料之外的刁钻角度,无比精确地切中了那个她们绝不想切中的要害! 我仿佛看到具象化的真相连蹦带跳地喊着:我就在这里! ———————————— 中国的粉圈生态,其实揭示了中国的年轻人,对政治参与、社会评论、自我表达的强烈需求。但这种需求日复一日被压抑、被管制、被严禁,终于,她们在【追星】这一看似无法被合法禁止的社会参与、群体凝聚行为中找到了发泄的渠道。这其中当然也不乏背后为了那些别有用心的权贵,在为将来某一日的颠覆做着大规模的人群心理试验。这不可谓不是一种阴森森的悲哀与恐惧。 年轻的女性,把优秀的创作力、强大的组织能力,赋予那一个个虚拟的伪神。为未来的被利用,做着尽善尽美地预演。 一声长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