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反厌女之名 行厌女之实

说实在话,我是讨厌《如懿传》这部作品的。它的原著我就看不下去(甄嬛传原著也是一样)。同时,我曾经非常喜欢周迅的两部反封建、带有强烈的抗争精神的作品:一部是剧集《橘子红了》,一部是电影《风声》。

所以我还是出于对演员的喜爱去看了这样一部作品。从文艺的角度上来说,它可谓是彻头彻尾的失败。剧本的结构、审美的割裂、历史指导的虚无、历史考究的敷衍、导演服化道的自恋……所有的一切都流露着对于趁热度赚流量的贪婪,和对腐朽价值观的无能自恋。

但问题的病根儿在创作者那儿——

首先是作者流潋紫。她是典型的集大婆教、雌竞、厌女、性缘脑于一身,写着一贯的充满腐臭味儿的作品。
流潋紫从《后宫·甄嬛传》开始,于2006年前后开始连载这一类的宫斗小说,虽然其自述受到了TVB剧集《金枝欲孽》的深刻影响,但她完全没有领会到《金枝欲孽》的犀利先进的反抗性和批判性。她的眼光,深情的落在了后宫的诡谲、华美的衣衫、花样百出的虐女情结上。在原著中,你每三四行,就会看到她笔下的角色,不是在穿戴这样那样的衣服首饰,就是在这样那样的对镜自恋,并对各种恶毒虐女桥段乐此不疲。

她的作品《后宫·甄嬛传》2007年就出版了第一部,而剧集《甄嬛传》在2011年搬上荧幕与观众见面。她的同系列产品《如懿传》是在剧集《甄嬛传》火爆之后,为了收割更多利益,2012就迅速出版并卖出了影视版权的。由于市场的盲目投入,渴望复刻甄嬛传的成功。这部号称投入了3亿成本的实际上的流量剧,于2018年在腾讯播出。2020年被平台下架,原因暂且不明。

其次的病根儿在那个缝合怪一样的剧组,这是一帮冲着名利双收而去的好事者,一群傲慢的草台班子。他们在纪录片中,像曾经的洗钱大片《阿修罗》的导演一样,陶醉在傲慢的自恋里面而毫不自知——剧组请的历史顾问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孙晓莹(清代学术成果主要是清康熙和清雍正时期的经济史),历史老师是俄国海归常彧(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军事史方向的研究。)。这个配置真的很迷,怎么了?号称3个亿的投资,是不知道中国人民大学有个清史研究所吗?

抛开这个急功近利且失败的商业作品,我们来看看现实。与此同时,我们这个时代的女性们在做些什么,在经历些什么呢——

2014年,弦子站出来起诉朱军
2016年,贾玲在包贝尔婚礼上保护柳岩
2018-2020,米to运动全球联动
2019年,“春L计划”被曝资助19岁男生
2020年,梁钰在微博上发起“姐妹战疫安心行动”。关心战疫前线女性的生理期问题。
2020年,扬笠脱口秀争议
2020年,#张伟丽成功卫冕#登上热搜榜第三,讨论量7.3亿
2020年,震惊的拉姆直播间被焚案
2020年,张桂梅校长反对当全职太太
2021年,都美竹指控吴亦凡性侵,吴被捕后宣判强奸等重罪
2022年,丰县铁链女案件震惊全国
2022年,唐山打人事件震惊全国
2023年,《芭比》以14.41亿美金登顶全球票房冠军
2024年,《热辣滚烫》以27.13亿登顶中国春节档票房冠军

梳理这个时间线,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女性觉醒、成长,是在2015-2024年间逐渐井喷式出现的。而流潋紫的作品,是上一个时间段的历史遗留产物。它必然带着旧时代的毒气。它与我们这个时代女性的精神成长背道而驰。那么在今天,2024年,影视up也好,普通的一名观众也好,去批评这些旧时代的收割流量之作的种种不足,原本是最正常的文艺批评而已。

但是,就算它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剧,它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就算周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她也有可能失误、没处理好一、两个角色。就算以上这些都做得接近完美了,它也注定讨好不了所有观众,有人喜欢就是会有人讨厌,反之亦然。如果在一种健康的文艺环境下,所有人都可以坦然地接受这个被批评的现实就可以了。文艺本就是不可能完美的。
那么如果只是群众互相讨论,哪怕粉丝和UP主之间你来我往的辩论、吐槽、争执……我觉得也还算相对健康。坐而论道嘛。但是如果涉及到明星本人、明星工作室下场进行炒作、控场、控制批评的言论。那当然就真的很令人厌恶了。

但即便如此,今天,为什么这个问题的纠葛之处,会落在是否应该辱骂演员这个点上呢?且不说演员是否能修改剧本和架构。即便她曾经作为主演、作为体验派,提出过一些剧本台词的修改意见。那么庞大一个剧组,那么巨大的一笔投入,是怎么通过这些修改意见的?都是什么人放行这些改动的?想一想,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任由一个演员来一言堂来决定呢?

我看过了《如懿传》,我看过了《如懿传纪录片》。我统统都不喜欢,我认为剧本没有写好,我认为它价值观陈旧且腐朽,我认为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对故事核心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我认为导演的脑子里仿佛灌满了泡着清代僵尸的福尔马林……但我不认为这一切造就的烂摊子,要由某个演员来为这一切负责。

因为演员为了进入一个角色,她必须去尝试解构并重构这个角色。这是塑造一个角色必经的过程,这就是她们的本职工作。做得好,这个角色熠熠生辉;做得不好,这个角色令人无味。但一部作品的灵魂,在其剧本的价值观内核里——一切的表演、调度、场景、道具、配乐、打光……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服务的。演员能为此做什么呢?重新写一部剧吗?那不是演员的工作。充其量,演员能写一个属于自己的人物小传。

但现在的攻击矛头统统指向了主演一人,所有的尖刻、脏水、嘲讽都给了她。虽然很多吐槽对她的称呼多为“大如”,似乎在批判角色。但也经常性将称呼切换成“三金影后”。这混淆了文艺批评和人身攻击的边界。她当然也天真的为自己辩驳、反击、抗议。而当人们在这些莫名其妙又怒气冲冲的攻击中耗尽力气后,那个藏在背后真正的缺处——那些书写、构建、编剧、导演、投资这些散发着封建臭气的人们,就像那些中式家庭里失职的父亲们一样,美美的隐身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辱骂一个女人是那样的简单,而攻击一个陈旧的系统是那样的艰难。于是所有人都选择了寻找一个女人来背锅。甚至当你在批判厌女时,你依然选择了找一个女人来当靶子。只要她站得足够靠前,只要她在做一个错误的工作,她笑也是错,哭也是错,举手投足都错了,她就连呼吸都是错的!

这是真正的陋俗,也是真正刻骨的厌女。它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留下了鞭痕。警惕这种以批判厌女之名所行的厌女之实。

如果要批判文艺!请把矛头,对准文艺本身!尤其是,那些文艺的投资者。

【他们】才是罪魁祸首!!!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