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说教的男人说起

在一个家庭聚会上,男主人发现有个女客人在研究摄影,而他对此刚好有一点点认识。他立即告诉她,她应该读一本非常了不起的关于摄影的书。当他一知半解地向她介绍这书的内容时,他窘迫的妻子一再提醒他,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站在他面前的女人。然而,男主人似乎完全没听见,直到他谈风稍顿,忽然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瞬间面色惨白。不过他随即恢复了正常,转移话题继续侃侃而谈。

这个荒谬的故事,来自2014年美国知名公共作家丽贝卡·索尔尼特的著作《爱说教的男人》的序言。这本书促成了一个流行词的诞生:“mansplaining”,翻译过来就是“男人说教”。所有女人都对这种经验非常熟悉。

2020年,上海九久读书人推出了女性主义丛书“知更鸟系列”,第一本就是丽贝卡的《爱说教的男人》。丛书编辑和出版人索马里,也就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编辑和出版人,来到海马星球讲述了她如何以出版去参与当下的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

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学习了如何突破传统出版业的经验,去捕捉或者创造新时代的文化标识。按照中国出版业的经验,如果一本书的封面是一个女性,这本书会被轻视,被认为是没有分量的肤浅读物,会让人不好意思带到公共场合去读。但《那不勒斯四部曲》以有力量的设计打破了这个规则,获得了意外的巨大成功。她也谈到了自己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的成长,从对男性作家的集体崇拜变成平等的观察理解,以及看似矛盾的自我接纳。

我们也谈到了文学传统中的浪漫爱情,为何常常只是极端的自恋,而这种自恋又为何阻碍了人们拥抱女权主义。

索马里译作:

大卫·范恩《一个自杀者的传说》

普里莫·莱维《记忆之声:莱维访谈录》

《死之孤独》

索马里编辑出版的书:

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

知更鸟系列(部分仍在策划中):

丽贝卡·索尔尼特《爱说教的男人》

凱特·博利克(Kate Bolick)《自私、肤浅、只顾自己:十六位作家谈论不要孩子的决定》

Sheila Heti《成为母亲Motherhood》

节目中提到的其他作家和作品:

菲利普罗斯(美国作家)《剧院》

埃德加·劳伦斯·多克托罗?

科伦·麦凯恩

荷马史诗

卢梭《爱弥儿》

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

艾尔莎·莫兰黛《历史》

爱丽丝·门罗

始于古希腊神话的俄狄浦斯“杀父”情结

美剧《美国夫人》

路遥《平凡的世界》

Lila Abu-Lughod《穆斯林女性需要被拯救吗 Do Muslim Women Need Saving?》

4 comments on “从爱说教的男人说起

  1. Hellen says:

    这期嘉宾感觉怪怪的,关于那不勒斯四部曲的问答部分,为什么要用女性的抗争来合理化男权的规则?如果规则合理,凭什么要浪费女性的精力来抗争,那部分精力明明可以更多的用来实现自我,嘉宾的所谓出版界的标准就是男权的标准啊,感觉嘉宾自己都不自知自己是男权的代言人。那不勒斯第一部多么精彩啊,我的童年也遇到过天才的女友,完全能体会到那种巨大的吸引力。嘉宾的觉醒都不如读者,还以为自己是出版的精英站在高位。

    1. Vicky says:

      的确有同样的感觉,host姐姐几次cue到嘉宾来分享她出版这些女权思想作品后,对自己女性思想有带来哪些的觉醒和变化,嘉宾的给出的回答都让我有些困惑。只能说大家都自己在觉醒的路上走着,而且不得不说她做的工作的确特别有意义 ♥

  2. Jain says:

    嘉宾的语速急促,时常话说到一半又打断自己的话而言它,她的言语中为自己出版事业做宣传的成分大于对女性话题的聚焦,里雯姐拉都拉不回来那种。那不列斯四部曲真的是我近几年最喜欢的作品,剧版的镜头语言也相当精彩。第一部对女性(女孩)友谊的刻画真的无比精准,有真诚的互助本能也有竞争意识下的嫉妒,是丰富而立体并且充满矛盾的。无数次让我发出“作者会怎么懂女性到这种地步!”的感叹,特别是刻画少女“性启蒙”的第一视角,实在太罕见了,那种青春期懵懂中的恶臭感扑面而来。但它话题的涉猎又很广泛:政治、暴力、阶级……刚开始让我也一度迷思作者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这当然是我无意识的刻板印象),越看到后面越笃信,这样的叙述能也只能出自女性作家。开头提到提到那不勒斯四部曲就特别期待,但后面对话感觉差点意思,更希望听到里雯姐对这部作品的更多挖掘与讲述~

    1. seahorse1 says:

      谢谢你的分享,我跟你读这本书的感受很相似。这本书的确需要更深的挖掘,希望有机会能找到其他有基女视角的对话者来解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